常見輪胎組成簡介
一、有內胎的輪胎
有內胎的輪胎是由外胎、內胎和墊帶組成。外胎是一個彈性膠布囊,它能使內胎免受機械損壞,使充氣內胎保持規定的尺寸,承受汽車的牽引力和制動力,并保證輪胎與路面的抓著力。內胎是一個環形橡膠筒,置于外胎內,其中充入壓縮空氣。在內胎和輪輞之間有一條墊帶(在深式輪輞上使用的輪胎則不用墊帶),墊帶是具有一定斷面形狀的環形膠帶,保護內胎不受磨損。有內胎輪胎的主要缺點是行駛溫度高,不適應高速行駛,不能充分保證行駛的安全性,使用時內胎在輪胎中處于伸張狀態,略受穿刺便形成小孔,而使輪胎迅速降壓。
二、無內胎輪胎
不使用內胎,空氣直接充入外胎內腔。輪胎的密封性是由外胎緊密著合在專門結構的輪輞上而達到的。為了防止空氣透過胎壁擴散,輪胎的內表面襯貼有專門的密封層,這樣在穿刺時空氣只能從穿孔跑出。但是,穿孔受輪胎材料的彈性作用而被壓縮,空氣只能從輪胎中徐徐漏出,所以輪胎中的內壓是逐漸下降的。如果刺入無內胎輪胎的物體(釘子等)保留在輪胎內,物體就會被厚厚的膠層包緊,實際上輪胎中的空氣在長時間內不會跑出。無內胎輪胎的優越性不僅是提高行駛安全性,這種輪胎穿孔較小時能夠繼續行駛,中途修理比有內胎輪胎容易,不需拆卸輪輞,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用備胎。無內胎輪胎有較好的柔軟性,可改善輪胎的緩沖性能,在高速行駛下生熱小和工作溫度低,可提高輪胎的使用壽命。
三、外胎的構造
外胎是由胎體、緩沖層、胎面、胎側和胎圈組成。外胎斷面可分成幾個單獨的區域:胎冠區、胎肩區(胎面斜坡)、屈撓區(胎側區)、加強區和胎圈區。
1. 胎體 使外胎具有強度、柔軟性和彈性的掛膠簾布主體稱為胎體。胎體需要有充分的強度和彈性,以便承受強烈的震動和沖擊,承受輪胎在行駛中作用于外胎上的徑向、側向、周向力所引起的多次變形。胎體由一層或多層掛膠簾布組成,這些簾布能使胎體以及整個外胎具有必要的強度。
2. 緩沖層 胎體和胎面之間的膠片或掛膠簾布-膠片復合結構稱為緩沖層。緩沖層用來預防胎體受到振蕩和沖擊,減少作用于胎體的牽引力和制動力,增強胎面膠和胎體間的附著力。子午線結構輪胎的緩沖層由于其作用不同,一般稱為帶束層。
外胎內產生的最大應力集中于緩沖層,而且緩沖層的溫度最高。緩沖層的材料及結構一般因外胎的規格和結構,以及胎體材料等不同而異。
3. 胎面外胎最外面與路面接觸的橡膠層稱為胎面(通常,把外胎胎冠、胎肩、胎側、加強區部位最外層的橡膠統稱為胎面膠)。胎面用來防止胎體受機械損傷和早期磨損,向路面傳遞汽車的牽引力和制動力,增加外胎與路面(土壤)的抓著力,以及吸收輪胎在運行時的振蕩。輪胎在正常行駛時直接與路面接觸的那一部分胎面稱為行駛面。行駛面表面由不同形狀的花紋塊、花紋溝構成,凸出部分為花紋塊,花紋塊的表面可增大外胎和路面(土壤)的抓著力和保證車輛必要的抗側滑力?;y溝下層稱為胎面基部,用來緩沖震蕩和沖擊。
胎面花紋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普通花紋、越野花紋和混合花紋。普通花紋用于硬路面行駛的輪胎,花紋分橫向(如煙斗)和縱向(如鋸齒)兩種,花紋塊總面積占胎面行駛面的70~80%,花紋應使輪胎與路面有良好的縱向和側向抓著力,行駛低噪音和高耐磨。越野花紋用于無路面條件下行駛的輪胎?;y分無向(如馬牙)和有向(如人字)兩種,花紋塊總面積占胎面行駛面的40~60%,花紋塊粗大,以使輪胎具有高行駛性能和良好的自潔性?;旌匣y既用于硬路面,也用于土路面上行駛的輪胎,胎面的行駛部分由普通花紋塊和越野花紋塊構成,花紋塊總面積占胎面行駛部分總面積的70%左右。這種花紋的外側可保證外胎與土壤有良好的抓著力,使車輛能在壞路面行駛,比普通花紋胎面的磨損要大。
4. 胎側 貼在胎體側壁部位,用來防止胎體受機械損傷和其它外界作用(如泥、水等)的橡膠覆蓋層稱為胎側。胎側與胎面的不同是不承受大的應力,不與地面接觸,因而不受磨損,胎側主要是在屈撓狀態下工作,因此胎側的厚度可以稍薄,但它能有效地承受多次屈撓應力,并應有很好的耐光老化和耐臭氧老化的性能。胎側上標有輪胎的商標等。
5. 胎圈 用來使外胎固定在輪輞上而又不易伸張的剛性部分稱為胎圈。胎圈能使外胎牢固地固定在輪輞上,并在車輛運行時抵抗使外胎脫離輪輞的作用力。胎圈朝向胎內腔的一邊稱為胎趾,與輪輞邊緣相接觸的一邊稱為胎踵。胎圈由鋼圈、包圈胎體簾布及胎圈包布等組成。鋼圈則由鋼絲圈、三角膠及鋼圈包布組成。鋼絲圈使鋼圈具有剛性和強度。
,因此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沖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于輪胎生產。
【輪胎的組成】
輪胎通常由外胎、內胎、墊帶3部分組成。也有不需要內胎的,其胎體內層有氣密性好的橡膠層,且需配專用的輪輞。世界各國輪胎的結構,都向無內胎、子午線結構、扁平(輪胎斷面高與寬的比值?。┖洼p量化的方向發展。外胎由胎面、胎側、緩沖層(或帶束層)、簾布層及胎圈組成。用于承受各種作用力。胎側是輪胎側部簾布層外層的膠層,用于保護胎體。簾布層是胎體中由并列掛膠簾子線組成的布層,是輪胎的受力骨架層,用以保證輪胎具有必要的強度及尺寸穩定性。緩沖層(或帶束層)為斜交輪胎胎面與胎體之間的膠布層或膠層,用于緩沖外部沖擊力,保護胎體,增進胎面與簾布層之間的粘合。胎圈是輪胎安裝在輪輞上的部分,由胎圈芯和胎圈包布組成,起固定輪胎作用。輪胎的規格以外胎外徑D、胎圈內徑或輪輞直徑d、斷面寬B及扁平比(輪胎斷面高H/輪胎斷面寬B)等尺寸加以表示,單位一般為英寸(in)(1in=2.54cm)。汽車輪胎是橡膠與纖維材料及金屬材料的復合制品,制造工藝是機械加工和化學反應的綜合過程。橡膠與配合劑混煉后經壓出制成胎面;簾布經壓延、裁斷、貼合制成簾布筒或簾布卷;鋼絲經合股、包膠后成型為胎圈;然后將所有半成品在成型機上組合成胎坯,在硫化機的金屬模型中,經硫化而制成輪胎成品。
【輪胎的分類】
輪胎常見的分類方式是按照結構劃分為斜交線輪胎、子午線輪胎。子午線胎與斜交線胎的根本區別在于胎體。斜交線胎的胎體是斜線交叉的簾布層;而子午線胎的胎體是聚合物多層交叉材質,其頂層是數層由鋼絲編成的鋼帶簾布,可減少輪胎被異物刺破的幾率。
從設計上講,斜交線輪胎有很多局限性,如由于交叉的簾線強烈摩擦,使胎體易生熱,因此加速了胎紋的磨損,且其簾線布局也不能很好地提供優良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而子午線輪胎中的鋼絲帶則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以適應路面的不規則沖擊,又經久耐用,它的簾布結構還意味著在汽車行駛中有比斜交線小得多的摩擦,從而獲得了較長的胎紋使用壽命和較好的燃油經濟性。同時子午線輪胎本身具有的特點使輪胎無內胎成為可能。無內胎輪胎有一個公認優點,即當輪胎被扎破后,不像有內胎的斜交線輪胎那樣爆裂(這是非常危險的),而是使輪胎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氣壓,提高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另外,和斜交線輪胎比,子午線輪胎還有更好的抓地性。